深空深海装备实现中国创造
中国共产党历史陈列馆最近对公众开放。在首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中共党史展不仅包含了充满时间痕迹的历史遗迹,也充满了时代气息。高科技展品——月球表面采集的月球土壤、马里亚纳海沟几千米深处采集的虾和变质基岩……
中共党史副馆长展厅李宗元说,一百年前,我们是被人屠杀的“东亚病夫”。现在,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上九日夺月,下五洋捕龟”的伟大梦想。这些展品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
从望海叹息到万米深潜,从仰望远方星辰到登月探火,在路上,到梦想星辰大海,中国人用辛勤的汗水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人类不为人知的奇迹。走得更远,走得更远。
找回月球土壤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的最好体现
月球土壤不能种蔬菜。它可以用来做什么?除了核聚变材料氦3,我们还能使用哪些资源?去年12月19日,国家航天局将嫦娥五号月球土带回的珍贵礼物正式移交给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天文台。各种有关月球土壤的问题正在实验室里一一解答。
1731 克!这是嫦娥五号带回月球土壤的总重量。这个数字对于国内相关研究人员来说是极其丰富的研究资源。
中国探月工程第一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接触月球土壤是在1970年代。由于中美建交,美国给了中国1克月球岩石样本,国家拨出一半用于欧阳自远等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
0.5 克,小到只能用放大镜才能看到。但对于只能通过分析陨石标本来探索太空的中国研究人员来说,这已经是无价之宝了。为了充分利用样本,研究人员绞尽脑汁,先安排无损研究,再做破坏性研究。一些研究甚至只使用了几种粉末。核研究所、冶金研究所……所有研究方向都涉及。用0.5克样品,来自全国各个实验室的欧阳自远和他的同事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一口气发表了14篇论文。
第一手样本是任何学科最好的研究对象。因为只有单手的事情才更有可能产生原始的结果。在没有样本的情况下,只能从国外文献中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非常有限。然而,获得第一手样本并不容易。对于某些学科,需要先进的采集设备和仪器。
中国人常把“九日夺月”和“五海捉龟”并列,因为深海的“深”和大海一样难以到达。空间的“距离”。据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彭晓彤介绍,深海是海洋中深度超过6000米的地方。在海水中,每深 10 米,物体上的压力就增加一个标准大气压。潜入10000米的深度,它所承受的压力相当于将1吨的重量压在指甲大小的面积上,大多数科研设备都受不了。因此,即使科学家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没有工程技术开发的设备作为支撑,就无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过去,由于没有进行深海勘测作业的手段,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在国际上远远落后。 “以前,因为没有设备,出不来,深潜也难,更别说什么都看不到了,爬不起来。我们只能望着大海叹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奎东感慨地说,“我们以前是怎么做深海的。生物取样呢?可以说是盲拖。它通过网或类似于用于拖曳岩石的爬网在海底拖动20分钟。很多设备经常丢失。我们在一次航程中丢失了两台设备,其中三台坏了。 A."
由于第一手样本很少,所以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看来,月球土壤的意义并不大。只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因为能够取回月球土壤的事实,已经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的最好体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仁和说:“无论是载人航天还是载人深潜,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这种高科技是花不了多少钱的。”
奋斗号的成功海试,为海洋科学家增添了一双有力的翅膀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曾对欧阳自远说:“我不能登月,我老孙负责,但你所看到的,你所关心的,你所关心的拿,以及你登上月球后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个保证,不仅是孙家东对欧阳自远的承诺,更是代表着一个日益强大的国家对千万科研人员的承诺。
设备的改进和检测技术的改进,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样品支持。 2019年5月30日,中国首批深海样本公开。 6062个样品涵盖多金属结核、热液多金属矿、深钻岩心等8大类,为我国深海领域的科学家提供了重要信息。调查数据。当年12月,另一份珍贵的深海礼物——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重力柱的一部分,免费分享给了全国10多个单位的19个相关领域的研究团队。如此珍贵的样本,也是全球首次获得。如此大规模的科研分享,让在场的科研人员十分兴奋。
文章来源:《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网址: http://www.fmyjclkxygcbjb.cn/zonghexinwen/2021/0818/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