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大师远去,荣光永存(2)
周俊在昆明逝世,享年88岁。
周俊率先在国内系统地开展植物配糖体和植物环肽研究,创立了我国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3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泰斗,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卢世璧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卢世璧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人工关节的系列研究和临床应用;首先开展了火器性神经损伤自体神经束间移植术及周围神经再生趋化性研究。
4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郁铭芳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郁铭芳参加筹建中国首家自行建设的合成纤维实验工厂,纺出了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根合成学纤维,是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5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厦门大学教授张乾二在厦门逝世,享年93岁。
张乾二毕生致力于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教学、科研工作,参与了水溶液中培养晶体、研制粉末衍射仪的照相机等研究。
5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空间科学与行星物理学家、中国火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万卫星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作为我国行星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万卫星担任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首席科学家,对中国行星科学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6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土木工程教育家、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陈肇元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陈肇元长期致力于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研究,在工程抗爆等领域成果丰硕,为我国工程建设和国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6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妇产科内分泌学和计划生育学家、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肖碧莲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肖碧莲长期从事妇产科、生殖内分泌科等的研究工作,60年代在我国开展研制口服避孕药的低剂量和合理配伍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7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专家、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教授许其凤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许其凤长期从事“卫星大地测量与导航定位”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中国最早开展卫星大地测量与GPS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
7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童秉纲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童秉纲率先开拓了导弹动导数的计算方法,并发展了气动热力学理论和新方法,在航天工程应用中取得显著成绩。
7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曾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曾毅在我国首次分离出HIV毒株,率先研制出中国HIV的快速检测方法,证实了HIV最早是随血液制品从国外传入我国。
7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与地貌学家、兰州大学教授李吉均在兰州逝世,享年87岁。
李吉均主要从事现代冰川与第四纪冰川、黄土沉积与地貌演化、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东亚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等研究,将自己最好的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西部。
7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郑守仁在武汉逝世,享年81岁。
文章来源:《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网址: http://www.fmyjclkxygcbjb.cn/zonghexinwen/2021/0821/501.html
上一篇:深空深海装备实现中国创造
下一篇:西北工业大学的“王牌专业”,“三航”VS材料科